http://tw.myblog.yahoo.com/jw!6znFe7mZERgdL2KQyMgzHHdpn.9ZmTw-/article?mid=55&next=54&l=f&fid=16
2.搜尋資料:
資訊融入教學應用模式
作者:高健智
壹、前言
隨著資訊化社會的來臨,各行各業無不受到資訊化的影響,而發生一連串的變化與改革,如:生產線電腦化、進出貨管理電子化、商務電子化、行銷網路化,乃至於企業組織經營資訊化,由於環境的變遷與面臨生存嚴酷的挑戰,產業界資訊化的變革與整裝遂成為必經的途徑。
教育的變革一向是隨著社會的潮流與脈動而改變,因此總是給人有跟不上時代的刻板印象,在一波波的社會資訊化改革裡,無疑的,教育界的資訊化還是慢上一拍半,尤其是國民中小學的資訊化。台北市算是國內國民中小學資訊化起步較早的縣市,其資訊化的腳步,從早期的各校電腦教室、校務行政電子化,到全市電腦教室更新、E-mail到中小學、班班有電腦,以致於四年前的資訊種子學校、各校的資訊研習、全市的資訊評鑑、資訊融入教學,到現今的電子書包實驗、數位線上學習、無線校園環境。
以台北市而言,國民中小學的資訊化變革,首先重於對學生的資訊素養教育,其次為校務行政電子化,其次為教師資訊素養的培訓,其次為資訊融入教學的推廣,最後則為學生的數位化學習。從變革當中不難發現,台北市國民中小學資訊化的變革,從狹義的資訊教育轉變為廣義的資訊化教育,從以 老師為中心的資訊素養培訓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數位化學習。
教育部為推廣資訊化的教學,在2002年開始甄選與培訓全國各縣市的資訊種子學校,以期落實資訊融入教學,與此同時,台北市也展開一系列的資訊評鑑,其目的也是訪查各校是否落實資訊融入教學,屆時,一時之間資訊融入教學蔚為校園風尚,所謂的資訊融入教學方式,遂因而孕應而生。在各校的爭妍之下,霎那間,百花齊放,一時美不勝收,成績斐然。
貳、資訊融入教學模式
然而資訊融入教學是新興的教學領域,教學者不外乎使用數位教材,或是資訊輔具,或是網路工具輔助教學,以收較佳的教學效果。但綜觀各校的資訊融入教學,大都侷限在硬體輔具、軟體工具、網路工具的應用,很難統一形式、具系統化的教學應用模式呈現,國內專家學者對資訊融入教學的看法也各不一致。
吳青蓉(民88)對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的闡釋為:結合電腦化的新系統或新的傳播方式於整個教學活動的各環節中。王全世(民89)則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定義為:將資訊科技融入於課程、教材與教學中,讓資訊科技成為師生一項不可或缺的教學工具與學習工具,使得資訊科技的使用成為教室日常教學活動的一部份,並且延伸地視資訊科技為一個方法或一種程序,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來尋找問題的解答。何榮桂(民90)指出九年一貫資訊教育課程的實施,以兩種方式進行,一是以「實習」的方式進行資訊教學;二是強調資訊課程融入各學習領域,而前者是後者的先決條件。
筆者以多年推廣資訊融入教學的經驗,大致將常用的資訊融入教學模式區分為三類:
(一) 無特定的融入教學模式
(二) ASSURE教學模式
(三) 以Big 6技能做資訊問題解決
叁、無特定的融入教學模式
無特定的融入教學模式,大部分的教師其資訊融入教學大都屬於此類,大致上教師會設定好教學目標,而以現有的資訊素養技能從事教學活動,如利用現成教學光碟片、教材簡報檔、網路等方式進行教學,其資訊融入教學方式如下表所列。
表一
準 備 實施方式 成果與評鑑
Ø 網路資料收集 Ø 教學光碟 Ø 數位圖檔 Ø 影片檔 Ø 影像、影音剪輯 Ø 電子教材製作 | Ø 圖文展示 Ø 隨選視訊 Ø CAI教學 Ø 動畫模擬 Ø 互動教學 Ø 網路檢索 Ø 教學網站 Ø 隨身百科 Ø 活動錄影 Ø 遊戲教學 Ø 行動輔具 | Ø 線上測驗 Ø 線上社群討論 Ø 成果網頁 Ø 遠距教學 Ø 按按按評鑑 Ø 活動錄影網路展示 Ø 班級網頁展覽 Ø 網路獎勵活動 |
教學前 教學中 教學後
在台北市,由於九年一貫的推行與教師資訊素養的培訓幾乎是同時進行,教師們大都慣於使用廠商所提供的現成教學資源,加上電子教材製作相當的費時、費力,因此,絕大部分的教師其教學過程中並無一較佳的資訊融入教學模式,而只有資訊融入教學方式。
肆、ASSURE教學模式
ASSURE模式為一科技融入教學模式,提供了一套程序性的指引,以設計實際運用於教室之中的教學媒體為重點,其教學模式分為六個步驟流程。
1. 分析學習者(Analyze learners):教學前針對學生的a.一般特性 b.起點能力 c.學習風格做分析。
2. 陳述學習目標(State objective):一般以認知、情意、技能、人際互動等向度敘寫教學目標。或是設定學生學習能力指標。
3. 選擇媒體與教材(Select media and materials):應包括上課時所需使用的教學方法、媒體和教材。
4. 使用媒體與教材(Utilize media and materials):在教學之前應做好 a.預覽教材 b.預備教材 c.準備學習環境 d.讓學習者也做好準備 e.把學習經驗偍供給學習者。
5. 激發學習者的參與(Require learner participation):提供練習與回饋的機會給教學者。
6. 評鑑與修正(Evaluation and correction):教學後應立即對學習者實施評量,並對教學品質做評估,以便有效的控制教學品質。
利用ASSURE教學模式,其關鍵點在於,不斷的反覆使用步驟流程之後,透過評鑑與修正有效的控制並改善教學的品質。搭配前述表一的資訊融入方式,則為一目標明確的資訊融入教學模式。
伍、以Big 6技能做資訊問題解決
在實施資訊融入教學中,大多會涉及與資訊相關的問題,大六技能(Big 6 Skills)是一種解決資訊問題的技巧,它可以幫助及解決學校作業和生活上的問題,當學生遇到資訊問題要解決時,可以使用大六技能來搜尋、運用、整合和評鑑資訊時,將能更有效的解決問題。Eisenberg 與Berkowitz在研究資訊科技的問題解決方式後,提出資訊問題解決的六大步驟( Eisenberg & Berkowitz, 1999):
一、任務定義(Task Definition)
1﹒定義資訊問題。
2﹒確認完成任務或解決資訊問題的資訊需求。
二、尋求資訊的策略(Information Seeking Strategies)
1﹒運用腦力激盪法,決定可能的資訊來源範圍。
2﹒決定不同資訊的順序,選擇最佳的資訊來源。
三、找出資訊(Location and Access)
1﹒定位資訊來源的所在位置。
2﹒從來源中找到所需的資訊。
四、使用資訊(Use of Information)
1﹒在資訊來源中,進行資訊的閱讀、視聽及接觸。
2﹒從資訊來源中,摘錄有關的資訊。
五、整合資訊(Synthesis of Information)
1﹒由眾多的資料來源中,重新組織資訊。
2﹒展示整合的資訊。
六、評鑑(Evaluation)
1﹒判斷作品的有效性。
2﹒判斷資訊問題解決歷程的效能。
Big 6技能是一種很好的解決資訊問題的模式,Eisenberg(2003)指出Big Six具有下列特性:
一、Big Six結合資訊搜尋和使用的技能,並以科技工具做有系統的資訊尋找、使用及評估。
二、Big Six能幫助學生以更聰明的方式發展技能,和了解自己必需更有效地去尋找、處理和使用資訊。
三、 Big Six是種歷程的模式,一個成功的資訊問題解決包含六個階段,每個階段又分成二個次階段。
四、Big Six並不需要依照線性的順序來完成。
五、學生在有資訊問題需要解決、或需要做決定及完成任務等事情時,都可隨時來運用Big Six。
六、Big Six可應用於各個學科,並且跨越年級的層級限制。
七、結合班級課程與活動的方式,能讓Big Six技能學的更好。
Big6 技能提供了一個系統化的資訊問題處理技巧,在美國實施,除了教育當局政策明確外,領域老師、科技教師及圖書館員的通力合作,把Big6 技能融入到各領域課程中,是其成功的關鍵因素所在,在多次國際資訊素養研討會中,被推薦為提升資訊素養的最佳策略之一(Big6.com,2002)。
在國內目前Big6技能的使用尚未普及,據少數的實驗結果看來,成效還算不錯,如:謝政燿(民92)指出學生能夠以結合資訊科技的方式,用簡報來發表研究成果,並感受到專業的表現,獲得成就感。豐佳燕、呂宜娟(民91),善用多樣化的資源,透過教師的指導學習如何有效運用搜尋資訊之管道與方法,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減少單獨摸索的時間。能與小組互助合作,在集思廣益下建立共識,完成共同目標。透過表達、溝通與分享的方式,能有效與他人互相交流,並與他人分享不同的見解和資訊。
因此,使用Big6技能應用於教學,在培養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界定問題」的能力、「解決方法」的能力上是有所助益的(楊孟泰,民93)。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課程統整、主題式教學及學生專題式報告,儼然已成為教學主流,利用Big6技能以資訊做問題解決,應可獲得良好的教學成效。
陸、結 語
在從A到A+一書中,作者Jim Collins曾提到:「當用對科技時,科技可以變成企業發展的動力加速器」,同樣的,在教育單位裡,即使卓越的經營也需以資訊為加速器,讓學校在資訊化社會裡能夠成功的轉型,教師的教學品質得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以加強。
資訊融入教學直至目前為止並無統一的形式,惟有多觀摩別人的教學與不斷的自我教學評鑑與修正,才能將資訊科技有效的應用在教學上,期望本文所提供的資訊融入教學應用模式,對您的工作實務有所助益。
資料來源:http://sfs.fdps.chc.edu.tw/lifetype/gallery/1/%E7%A6%8F%E5%BE%B7%E5%9C%8B%E5%B0%8Fe%E5%8C%96%E5%B0%88%E8%AB%96~%E9%AE%91%E6%85%A7%E9%96%80.doc
資訊融入教學之觀念探討 3.心得省思:
作者:鮑慧門
壹、前言
九年一貫課程將「資訊教育」視為重要議題之一,強調在資訊化的社會中,培養每個國民具備資訊知識與應用的能力,及培養學生資訊擷取、應用與分析的能力,使學生具備正確的資訊學習態度,同時建立正確的資訊倫理觀。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將教師的角色從傳統的教學者,轉變成課程或教材的設計者及研發者,九年一貫將資訊科技融入各領域教學中,強調提升教師的資訊素養和培養學生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若教師能將教學媒體和教學經驗相結合,相信不僅有助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推動,也能提升教學效能和學習成效。
因此,面對e世代來臨,身為現代教師的我們對於教材編製及教學的方式,也應適當地融入資訊科技,以達「資訊融入教學」的理想。就大部分學校目前而言,教師對於教材的取得,多由書商製作提供,或從相關教學網站下載,自行設計編製較少,如果有,也大都是以傳統的製作方式,以人工方式處理,不僅曠日費時且不精美,不易保存與重製。
隨著電腦科技的進步,不僅資料易於處理、轉換、和儲存,加上支援的軟體也多,教師對於教材的製作若能充分利用電腦,必可達事半功倍之效。近日來各縣市紛紛大禮推廣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製作理念導入校園中,希望能將教學的品質加以提昇,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亦可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因此本文將從探討的從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涵出發,以及如何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融入教學的理論基礎,等方面加以敘述,因為,無論任何的教學方式都離開不了理論基礎的範圍。也期待藉由本文,能讓教師們更清楚了解資訊融入教學的理論基礎概念,以利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推動,進而提升教學的效能。
貳、資訊融入教學的意涵
ㄧ、意義
所謂的資訊融入教學,指的是以電腦為主,所衍生出來的訊息,包含影像、聲音、動畫、文字、靜態圖片等。在民國九十年台灣區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座談會記錄中,提到教師利用電腦與網路的特性,於適當的主題、適當的時機與各科教學相結合,活潑教學方式改善教學模式,就是資訊融入教學(施皇羽,2002)。
資訊融入教學是指電腦多媒體或網路科技,這些媒體科技具有數位化、影音聲光多重刺激,易於存取、快速處理、便於溝通等功能,也就是教學時配合授課內容與教學策略之所需,應用電腦多媒體網路的特性,將資訊科技視之為教學工具,因此,資訊融入教學不只是教師會用電腦,應該是教師會用電腦來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徐新逸、吳佩謹,2002)。
王全世(2000),認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就是將資訊科技融入於課程、教材與教學中,讓資訊科技成為師生一項不可或缺的教學工具與學習工具,使得資訊科技的使用成為在教室中日常教學活動的一部分,並且能延伸地視資訊科技為一個方法或一種程序,在任何時間地點來尋找問題的解答。
二、目的
王全世(2000)認為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教學的型態面臨很大的轉變,教師不再是教學活動的主角,而扮演引導者、輔助者和諮詢者的角色,學生轉變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可以適度地決定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和進度,除了師生角色的轉變之外,所設計的課程、教材和教學策略均會有所改變,因此,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採用建構式的教學策略,最能成功地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目的有以下三項:
(一)﹒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習成效
由於資訊科技的特性,可以使傳統的教學型態轉變,提升教學的品質,使教學達到最佳化;也可以使學習活動豐富,刺激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批判思考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二)﹒培養學生運用科技與資訊的能力
此為九年一貫要培養學生的十大基本能力中的其中之一,學生應把電腦視為平常的工具,普遍應用電腦於學習中,如此,學生才能自然地、自信地於使用資訊科技來解決問題,進而培養其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
資訊時代中,國民具有足夠的資訊素養是相當重要的。利用課程與教學情境來教學生所需要而且會立即用到的電腦知識與技能,不但有學習動機,也能學中做、做中學,立即運用電腦來增進學習(王全世,2000)。
三、融入的方式
張國恩(1999)認為,資訊融入教學為現在教師常用的,其大體上可分為三類:
(一)﹒電腦輔助教學軟體的運用
教師可利用市售的CAI軟體來協助學生學習,但由於品質參差不齊,且是否能夠符合教育的目標,都需要教師以專業的眼光來加以選擇。
(二)﹒電腦簡報的展示
此種方式如同傳統的投影片教學,但需使用電腦簡報軟體製作,而且在設計過程需考慮到學生的感受,不能過於呆板也不能太過複雜,所以教師需要擁有的資訊素養較高。
(三)﹒網際網路資源的使用
網際網路上有相當多的資源,可視為大型教材庫,而其多樣化的呈現對教師編輯教案很有幫助,但過多的資訊也容易使學生不知如何處理,所以更需要教師從旁協助引導。
三、融入的方式
張國恩(1999)認為,資訊融入教學為現在教師常用的,其大體上可分為三類:
(一)﹒電腦輔助教學軟體的運用
教師可利用市售的CAI軟體來協助學生學習,但由於品質參差不齊,且是否能夠符合教育的目標,都需要教師以專業的眼光來加以選擇。
(二)﹒電腦簡報的展示
此種方式如同傳統的投影片教學,但需使用電腦簡報軟體製作,而且在設計過程需考慮到學生的感受,不能過於呆板也不能太過複雜,所以教師需要擁有的資訊素養較高。
(三)﹒網際網路資源的使用
網際網路上有相當多的資源,可視為大型教材庫,而其多樣化的呈現對教師編輯教案很有幫助,但過多的資訊也容易使學生不知如何處理,所以更需要教師從旁協助引導。
參、資訊融入教學的理論基礎
國內外專家學者對於理論基礎的建構皆有其見解,綜合(江新合,1995;徐新逸,2002;魏立欣,2004)資訊融入教學的理論基礎包括:
一、行為主義理論
行為主義理論的貢獻:行為主義之父Skinner,以許多實驗資料做為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根據。Skinner與部分人士視教師的職責為修正學生的行為,建立能增強學生預期回應的情境,並指導他們在類似情況中展現同樣的預期回應,這些行為可構成編序教學,雖然目前編序教學的應用已少見,但是此種教學的施行原理卻多半出自於有效的反覆練習及個別指導課程軟體。行為主義學派焦點集中在學習表現(測驗)中指導可觀察的行為改變,以做為學習的指標。
二、訊息處理論
是由認知心理學發展出來的分支學派,其焦點擺在促使學習產生的記憶與儲存的過程。視人類學習的過程如同電腦處理資訊一般,探究個人如何接收及儲存訊息使其成為記憶-將所學的新事物奠基在既有的知識之上,並瞭解學習者如何從短期、長期記憶中擷取訊息,將其應用於新的情境當中。訊息處理論的貢獻:焦點主要在規則的學習和問題解決,關切學習進行中的內在過程,期望能歸納出適當的教學條件,致力於促進這些技能的學習。
三、建構主義
強調知識的獲得不是來自教師單方面的傳授,而是需要透過學生自己去學習了解,才能成為自己的知識,所以建構理論強調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設計上有四項原則:
(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協助者。
(二)知識並非被動地接受,而是由具有認知能力的個體,主動建構而得。
(三)知識獲得的方式是調融的,且認知的功能具有適應性,其功能是用來組織我們所經歷的事物或經驗,而不是用來發現已存在的現實世界。
(四)以重複學習、實驗、討論及認知衝突等漸進策略,引導學生自我消除其迷失概念,並自我建立可以被認同的科學概念體系(江新合,1995)。
建構主義在國內曾引起相當廣泛的討論,特別將其相關脈絡整理如下:
(一)與建構主義有關的學習理論:建構式的教學策略以認知科學的學習原理為基礎,著重在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應用能力,試圖解決行為學派、訊息處理學派的缺點。
(二)早期認知學習理論的貢獻:包含Dewey的社會建構主義認為將學生教學集中在相關、有意義的活動中;Vygotsky的鷹架作用認為教師可以有效的提供學習鷹架,幫助學生藉由分工合作獲得新的知識;Piaget的發展期、Bruner的概念認為關切如何使教育更符合學生在每段時期的需求,並相信教師可以藉由鼓勵學生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參與而達成,提供一個探究學習的環境讓兒童探究不同方法及分辨想法之間的關係,贏得學生的積極參與。教育過程應該促使兒童於發展時期中有所進步,認為今日多數的教育太過結構化,並有與兒童的發展程度不一致的教學活動,這些過程藉由抑制兒童在認知發展任何時期中理解世界的本能,而實際上減緩學生的發展和進步。
(三)晚期認知理論的貢獻: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學生間的長處或才能可能有極大的差異,每位學生可以為小組作品提供獨特、有價值的貢獻,許多教師覺得他的理論極具吸引力,能夠增進他們對學生的觀察力和經驗,更重要的是多元智能理論有助於解釋每位學生對於成功目標和標準的差異。
四、合作學習
合作是人類進步的原動力,合作學習則是一種互相依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某一事件具有策略性的學習活動,在資訊融入教學的過程中,合作學習的模式將成為影響學生學習過程與成效的重要因素,學者指出關於合作學習具有以下五個重要因素:
(一)積極的相互依賴
(二)面對面的互動
(三)個別的績效責任
(四)社會技巧
(五)團體歷程
其中藉由網際網路來進行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資訊運用素養,更能培養學生具備創造思考、問題解決、主動探索等能力,這些能力正是e世紀每個地球公民所應具備的基本能力(王淑如、王裕德,2001)。
科技日新月異,現在的教學中常常會利用資訊來融入教學,在教學時,有的老師會用課本說明課程,有的老師會使用ppt來進行教學。
用ppt來教學,在課堂中,可以清楚明瞭學習重點所在,學生在學習前,還是需要預習課本,因為,課本內的知識是有系統,有連貫的。
因此學習還是需要經由老師協助解惑以及和同學的討論,才會有較佳的效果,而不是光依賴著資訊科技來進行教學!
另外,有找到一篇研究論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